第二十七章 溃局(2 / 3)

流华录 清韵公子 3215 字 2个月前

而如今的惨败,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南阳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是多么的错误。

“若当初听从左道主的建议,放弃南阳,北上与波才部会合,或许现在一切都会不一样。”张曼成低声自语,眼中掠过一丝无法抑制的悔意。左道主的劝告犹在耳边回响:“南阳难守,敌强我弱,不如放弃这里,北上汇合波才部,合兵一处,方能抗衡官军。”

但当时,他固执己见,认为南阳是一个不可丢失的地方,是黄巾军的立足之地,若失去南阳,黄巾军就如同失去了脊梁骨。于是,他坚决选择了守城,誓死扞卫这片土地,然而结果却是惨烈的失败。

眼前的战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经过数次与孙宇、赵空的交锋,以及朱儁的偷袭,黄巾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南阳一败再败,战线不断退缩,黄巾军的士兵几乎没有了作战的意志。更让张曼成感到无力的是,豪门大族的联合力量也在南阳布下了层层防线,每一次的冲突都无一不让他深陷困境。

继续阅读

朱儁的偷袭让他们几乎无法喘息。两次突袭,每一次都让黄巾军损失惨重,士气跌入谷底。张曼成想要反击,但心中却充满了疑虑和挣扎。他深知,若继续硬拼,必将陷入更深的困境,但如果退却,他所带领的这支大军,究竟该去向何方?

此时,张曼成召集了黄巾军的核心将领,孙夏、白岐、南宫晟、韩忠等人齐聚一堂。帐内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场会议关系到黄巾军的未来。

孙夏身穿黄巾军的战甲,面容冷峻,虽未多言,但他那锐利的眼神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对形势的判断向来精准,而在此刻,他也明显感到局势的危急。

白岐则神情焦虑,他是黄巾军的智囊之一,在南阳的数次战斗中屡屡提出应对之策。可即使他百般谋算,眼下的局势依旧无法逆转。每当回忆起那些一度辉煌的胜利,白岐的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南宫晟身形高大,武艺非凡,数次单挑敌军勇士,几乎无人能敌。然而,面对现在的困局,纵使他武功高强,终究难以应对复杂的军事布阵和整个战局的变化。他静静站在一旁,眼中带着一丝无奈。虽然他能一剑破敌,但在这场战争中,武力并非决定胜败的唯一因素。

韩忠是一名经历丰富的老将,常年征战沙场,他的目光沉稳,虽然他早已看出战局的严峻,但此刻却没有急于提出任何建议。他知道,张曼成的决定将决定黄巾军的未来,而他所能做的,只是静观其变。

“将军,敌人有孙宇、赵空等人联手,再加上豪门大族的势力,短时间内我们难以突破南阳的防线。”白岐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我们若继续硬拼,恐怕只会陷入更大的泥潭。”

“那么,我们退还是战?”张曼成终于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挣扎与彷徨。“继续守卫南阳,还是转移兵力攻打其他地方?”

“若是退,敌人必然趁机攻占南阳,长此以往,黄巾军便会失去战略据点。”孙夏冷冷说道,他虽然在战场上屡屡立功,但他并不喜欢这场没有硝烟的政治斗争。“但若是战,也非没有机会。我们可以趁敌人疲弱之时,寻找突破口,但必须得有全新计策。”

南宫晟沉默片刻,终于开口:“我虽精通武道,但对于军阵之事,终究难以给出明确的答复。张将军,既然你已经决定带领黄巾军,就请做出决断。”

张曼成深吸一口气,心中不断衡量。他知道,战争不仅仅是血肉之躯的拼杀,更多的是智慧和策略的较量。而此时,他面临的选择,是一场关乎黄巾军命运的决定。

“攻不下宛城,我们就无法掌控南阳郡。”张曼成语气低沉,眼中透露出坚定。“宛城是南阳的治所,现在却掌握在孙宇和赵空手中。我们若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