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疯狂计划(2 / 4)

词。它的产品线、国际影响力、技术水平都不在欧莱雅之下。

但弗朗索瓦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他认为兰蔻看似增长强势,实则已成强弩之末,他们只需要细心地等一等。

兰蔻的创始人阿曼达帕迪让生于1884年(只比欧莱雅创始人欧仁舒莱尔小一岁),在他1935年创立兰蔻时就已年过半百。

而阿曼达的儿子与自己关系冷淡,并立志于当一名作家,发誓不会进入兰蔻,白发苍苍的阿曼达身边只有一个信得过的帮手,就是他的孙子马赛尔帕迪让。

然而好景不长,1955年在兰蔻的业务达到顶峰的时候,阿曼达的结发妻子突然去世,这使得阿曼达伤心欲绝,而孙子马赛尔在这时却表示自己更希望去开创属于他自己的品牌,他也不想来接手这一“老而美”的企业。

几乎是在一瞬间,阿曼达经历了从人生巅峰到妻离子散的痛苦,他只能孤独地坐在自己一手搭建起来的城堡中,不知所措。

弗朗索瓦绝不会相信这个八十岁而孤苦无依的老人还能够游刃有余地支撑公司的运作体系和研发动力,于是态度强势的收购提案接连不断地送来,并有小报在街头巷尾传递开了兰蔻要被收购的消息,给阿曼达施加压力。

果不其然,1961年兰蔻开始出现增长下滑,货品积压,阿曼达在银行的信用评级也在降低,导致了企业贷款额度大幅降低。

原本表示不会接手兰蔻的马赛尔此时也只得代替卧病在床的阿曼达出任总裁,但是缺少了阿曼达在技术端的把关,兰蔻出产的新品马上又出现了功能上的缺陷,最终销量高开低走,四面楚歌的兰蔻不得不考虑转让股份。

1964年也就是欧莱雅上市的第二年,兰蔻成为了第一个加入了欧莱雅集团的高端香水和化妆品企业,弗朗索瓦为他们解决了负债问题,而他们也将成为欧莱雅进军世界的先锋部队,马赛尔也可以放下负担重新创业了,而结果也一样很美好,欧莱雅与兰蔻的组合确实相得益彰。

兰蔻的业务从新走上了正轨,1970年阿曼达带着最后一丝欣慰离开了人世,但欧莱雅的帝国之路显然还没有终点。

其实欧莱雅在二十世纪面临的最后一个大的挑战仍然是与政治相关的。

战后的法国依靠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总统戴高乐的统一部署,国民经济在三十年里迅速腾飞。

但是伴随着这“光辉三十年”的,是逐渐恶化的贫富差距和上升的失业率。

1969年,巴黎爆发“五月风暴”,20万人涌上街头抗议示威,反对资本垄断等社会问题,戴高乐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最终辞职,

并在第二年病逝。1972年,新胜选的左派共和党一致通过了《共同政府纲领》,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对资本巨头的“国有化”。

虽然共和党第一批列出的清单中没有提到欧莱雅。

但作为法国化妆品的龙头企业,弗朗索瓦显然需要防患于未然。“既要寻找队友,又要保持独立”,弗朗索瓦想到了一个办法,“去寻找一个非法国的企业合作”,而这个企业则是正在想办法破圈的雀巢。

欧莱雅与雀巢的结合并不是一场兼并,而是一种自由联合。

两家集团在资金上相连,但各自控制各自的企业。莉莉娅娜贝当古将与雀巢共同拥有一家空壳公司,即Gesparal,由他们持51%的股份,剩下的49%留给雀巢公司。

作为交换,莉莉娅娜贝当古获得了约占雀巢总资本4.06%的股份。

这样她便成为雀巢公司最大的个体股东。

这个方法最终证明十分奏效,截止到70年代末,法国的国有企业数量超过一百五十家,参与国营业务的公司超过一千家,国有资产占国家总资产的两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