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积极要求进步(2 / 3)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3334 字 3个月前

方百姓,令其安居乐业不好么?”

“超脱了世人,却超脱不了自己,唉。”徐澄之听了有些不甘心。

说实话,他都想跑江南去了,道术使我快乐。

“今上不喜天师道。”曹嶷见了,低声叮嘱一番:“他是太白星精,法力非凡,你斗不过他的。”

徐澄之悚然一惊。

太白星精何等伟力,确实斗不过。不过,若今上建个神国就好了,统治天下不比现在容易多了?

见徐澄之已经受到了震慑,曹嶷不再多说,而是看着那些蹲在墙根下的男男女女们,问道:“哪里来的生口,怎如此瘦弱?”

“西征诸部回返后献给王夫人的。太夫人在凉城避暑,遂命我带人将生口送来此地,共一千二百人。听闻是路上顺手打了几个不愿献上牛羊的部落,贵人都被弄死了,部众分作数处。这一千二百人,来自三个不同的部落。”徐澄之说道:“长途跋涉之下,可不就瘦弱不堪了么?其实都是饿的,身子没病。”

曹嶷点了点头道:“看他们命好不好了,若走到晋阳还活着,便能活下去。”

“怎少府也采买奴婢了?可是官奴不够?”徐澄之问道。

官奴耕作官田,是官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一为俘虏,二为罪人。

“少府园户耕作园囿田地,与官奴何干?”曹嶷摇了摇头,道:“这是放牧屯田用的。”

少府是皇帝的钱袋子,平日为宴会、祭祀提供各色用品,逢年过节时再拿些粮肉果蔬给官员发福利,俸禄不由他们支出。

“去哪里屯田?”徐澄之问道。

“淮上。”

“那得死多少人?”徐澄之大惊。

“少府要为天子分忧。”曹嶷正色道:“淮北屡遭侵掠,人烟稀少。淮南新得,更是地广人稀。此等沃土,既可圈牧场,又可耕作。说你不要整天醉心道术你还不听,为官之道是什么?可懂?”

“揣摩上意?”徐澄之下意识说道。

曹嶷一窒,干笑道:“弘道你还是很懂的嘛。少府监庾公已上奏天子,请于淮上置园囿,发园户五千放牧牛马、耕作农田。老夫本来都要回去了,没办法,遂多留几日,采买些生口。”

“胡人去了那边不消两年,得死一半人。”徐澄之说道。

曹嶷闻言笑了笑,道:“你这些生口,我看精壮不多,打算作价几何?”

“两匹杂绢一个人,不分男女老幼。”徐澄之回道。

“我带来的是河内绢、清河绢,一匹一个,全买了。”曹嶷说道。

徐澄之盘算了下,河内绢、清河绢确实更值钱,于是点了点头,道:“好。不过须得请示可敦。”

“太夫人。”曹嶷纠正道。

“须得请示太夫人。”徐澄之立刻改正口误。

曹嶷满意地笑了,又道:“你看,一绢胡而已,死了又如何?再买就是了。强者就留在北地,转售给官私之人,羸者补户,想反也反不起来。”

“让胡人知道,下次就要涨价了。”徐澄之说道。

“随意。”曹嶷满不在乎地一挥手。

经营多年的河南一户纳绢四匹半,绢帛多不胜数,反倒粮食没那么多。

不过他很快想到了一件事,问道:“代人收了这么多绢帛,怎么用出去?”

“现在代人也爱享受了,衣帛者很多。”徐澄之说道:“再者,有西域胡商收这个。”

“什么?胡商?从哪里过来的?”曹嶷有些惊讶。

“从北边草原过来的。”徐澄之理所当然地说道:“曹公不会以为胡商只走凉州或河州吧?据我所知,一旦凉州、河州路不通,就有胡商走草原,甚至还有远至扶余、高句丽的呢。”

“原来如此。”曹嶷感慨道。

“代人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