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拿到了报告会的召开时间跟联系人电话邮箱,从而拿到了这次会议的注册码,那就意味着谁能来谁不能来,就只能靠随机抽签了。
而且信件中还特别强调了最终公布受邀参加这次报告会的名单时,不会同步对外公布是随机抽签还是通过解题速度选拔的。
说实话,这还是陶轩之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邀请函。
很有意思,不过话又说回来,陶轩之觉得这似乎还挺有趣的。
尤其是这次数学报告会的标题后半部分内容。
元数学层面的价值动力学。
如果换了位数学家做一场报告会,弄出这种新词来,他大概会不屑一顾。
别说解题了,他甚至都懒得多看邀请函一眼。
毕竟在数学界深耕这么多年,他见过太多这种喜欢「创新」的数学家了。
但很可惜,这种创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在自嗨。
创造一个新名词,但实际内容根本禁不起推敲,甚至有些人写出的东西逻辑上都是混乱的.·
这其中甚至包含了一些曾经的数学名宿。
对此陶轩之只能说这些人是老糊涂了·
比如当年某位数学大咖在晚年时对外宣布解决了黎曼猜想,直接让世界数学界一地鸡毛。
多少人都直接回避讨论这个问题。
毕竟只用四页纸就解决了黎曼猜想,要么就是有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前置性研究成果做铺垫,要么就是扯淡·
起码在当时没有什么针对素数的突破性新的研究方法出炉,所以刚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陶轩之就知道这就是在扯淡了·
最后事实也证明的确跟他的判断一样。
但这毕竟是乔喻创造出的新词汇,对陶轩之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就好像乔喻刚推出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时候,也是个数学界的新词,但效果很显著。
已经困扰数学家上百年的千禧年七大难题,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出来之前,数学手段只解决了一个。
但现在已经又另外解决了三个,针对剩下三个难题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霍奇猜想跟BSD猜想。
根据最新的一些相关论文显示,这两个问题的证明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距离最终迈出那一步已经指日可待。
至于最为困扰数学家的NP完全问题,据说也已经找到了一些方法。
所以乔喻提出了新的理念,陶轩之完全没有那种反感的情绪,而是觉得振奋起来。
如果又是一套新的且极为严谨的数学体系被构建出来,这意味着乔喻又给数学界带来了一整套的新工具。
这也意味着又能将数学推向新的高度。
对于一个真正醉心于数学的人来说,这种报告会是绝对不容错过的。
所以陶轩之觉得用这种方式来做进入这次会议的入场券起码他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说实话,陶轩之觉得这次报告会邀请三千人的确是多了点。
陶轩之并认为现阶段有这么多人能听懂乔喻的报告。
事实上即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能跟上乔喻思路的数学家也不多。
起码在陶轩之看来,肯定是要少于三千人。
而且还有很多教授喜欢带着学生来参加这种会议。
说实话,陶轩之觉得这对那些学生帮助不大。
毕竟乔喻提出的一些概念极为抽象,对于那些连抽象代数、自守形式跟L函数都还没有完全吃透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太过困难了。
附件里的题目正好可以做一次筛选。
虽然只是简单的了几眼题目,但陶轩之已经感觉到如果不是对乔代数几何跟模态数理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想要解出正确的答案还是有些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