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进宫见驾 准备出征(2 / 3)

艰难险阻。”

杨起目光坚定,神情刚毅,“母亲,儿子身经百战,岂会惧怕?况且,国家有难,儿子义不容辞。”

梅老太妃身体微微颤抖,“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娘实在舍不得你去涉险。”

杨起扶着母亲重新坐下,语气沉稳而坚决,“母亲,您放心,儿子定能不辱使命,凯旋而归。

若能成功剿灭藩王,也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梅老太妃长叹一口气,“娘知道你胸怀壮志,可这战场瞬息万变啊!”

杨起蹲下身来,握住母亲的手,“母亲,儿子征战多年,自有分寸。您在家安心等候,儿子定会平安归来。”

说罢,杨起站起身来,准备进宫面圣。梅老太妃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希望儿子能平安无事。

……

东华门外,戴权坐在马车旁,紧紧的盯着对面街的尽头,“怎么还不来呀?”

正说着,就见远处传来清脆地马蹄声,马蹄声由远及近,戴权循声望去,就见远处一英武紫衣青年骑着一匹火红色的千里良驹,

快速靠近,来到近处,那紫衣青年一抓缰绳,火龙驹人立而起,紧接着,在离戴权四五步处停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戴权定睛一看,这才发现,来人正是头戴黑色官帽,身穿紫色官服脚踩黑面白底镶玉官靴的秦王杨起。

戴权自然而然的站起来,笑眯眯的说,“哎呀!王爷真是风流倜傥,俊朗不凡!”

杨起一个起落,来到了戴权旁边,火龙驹自然有守卫去照看,伸手不打笑脸人,杨起淡然一笑,“戴公公,过奖了,咱们还是赶紧进宫见驾吧!”

戴权引着杨起穿过城门洞,来到旁边的空地上,“王爷,请上轿!咱们立刻出发!”戴权亲自为杨起打开轿帘。

杨起点点头,上了轿厢。

戴权也上了旁边的轿子,“去养心殿!”很快,二人就坐着轿子朝养心殿而去。

………

养心殿正殿内,一片肃穆。昌隆帝身着明黄色龙袍,

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专注地看着眼前御案上的大周地图。

此时,戴权领着秦王杨起匆匆走进了养心殿。杨起踏入殿内,恭敬地行礼:“臣杨起,拜见陛下!”

昌隆帝微微抬眼,示意杨起平身,说道:“破虏啊!,朕如今面临蜀王叛乱之患,十日前,蜀王已经全取贵州,不能再放任他这样发展壮大,

今日召你前来,便是商议平叛之事。”

杨起拱手道:“陛下但有吩咐,臣定当万死不辞。”

昌隆帝长叹一声:“如今京城局势复杂,兵马调动频繁。西山大营尚有十万兵马,

虎威大营原本十五万人马,牛继宗带走三万,冯唐又带走八万,

仅余四万人马。京营十万人马也被带走四万,如今只剩六万。禁军、御林军加起来共三万兵马。

而据探子来报,那蜀王陈德八手上竟有十二万人马。”

杨起略作沉思,分析道:“陛下,以目前兵力来看,若要讨伐蜀王,需精心部署。

臣以为,可从西山大营抽调七万兵马,此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可为平叛主力。

虎威大营的四万人马,其中两万作为后续支援,随时准备增援前线。

京营的六万人马,派出四万协同作战,负责侧翼护卫。

禁军与御林军三万兵马,负责守护京城安全,以防其他变故!”

昌隆帝微微点头,又问道:“那粮草辎重如何安排?”

杨起回道:“可从京城周边州县紧急征调粮草,同时派出专人负责押送,确保前线粮草充足。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