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朝廷的大义以及投降的优厚条件。
同时,他还故意让士兵们在城外演练各种战术,展示大军的强大实力。
城内的守军听到城外的喊话,又看到城外大军的威武之势,心中的恐惧愈发浓烈。不少士兵开始动摇,私下里讨论着投降之事。
见时机成熟,杨起挑选了五千精锐骑兵,外加一万精锐步兵,
趁着夜色,悄悄逼近掖县城。骑兵们身着黑衣,马蹄上裹着厚厚的棉布,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当他们来到城墙下时,城墙上的守军并未察觉。杨起一声令下,骑兵们掩护着步兵迅速架起云梯,如鬼魅般爬上城墙。
城墙上的守军发现敌军来袭时,为时已晚。精锐步兵们如猛虎下山,迅速斩杀守军,控制了城墙。
随后,杨起下令大军攻城。城门被内应打开,八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掖县城。
城内守军本就军心涣散,此刻更是一触即溃。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杨起顺利拿下掖县城。莱州府的其他县城得知府城已破,纷纷归降。
杨起站在掖县城的城楼上,望着城内的景象,心中满是豪情。莱州府的平定,为他的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他将继续进攻登州府,最后与冯唐部共同围攻济南府,彻底平定山东。
……
两日后,登州府府城黄县城内气氛压抑而紧张。
城守汪俊坐在书房中,面色凝重,手中的茶杯被他无意识地握紧,指节泛白。
莱州府被秦王杨起拿下的消息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令他惴惴不安。
“大人,如今莱州已失,杨起大军说不定不日便会兵临城下,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名心腹焦急地开口,打破了书房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汪俊长叹一声,眉头紧皱:“我等兵力有限,若与杨起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可就此投降,又心有不甘呐!”
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对策时,门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声:“大人,门外有一位自称秦王参军李逸的人求见。”
汪俊与手下众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疑惑。“李逸?这名字有些耳熟……莫不是杨起身边的那位参军?
他此时前来,所为何事?”汪俊喃喃自语道。略作思索后,他吩咐道:“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李逸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
他身着一袭青衫,气质不凡,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
“在下李逸,见过汪将军!”李逸微微拱手行礼。
汪俊起身还礼,目光审视地看着李逸:“李参军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李逸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汪将军,想必您已得知莱州府的消息。
如今秦王大军势如破竹,山东各地纷纷归降。秦王心怀天下,志在平定乱世,还百姓以安宁。
将军若此时顺应大势,归降秦王,不仅可保黄县城百姓免遭战火涂炭,将军您也能立下功劳,日后前途无量啊!”
汪俊面色一沉,冷哼道:“李参军,你这话说得轻巧。鲁王待我不薄,怎能轻易背叛?”
李逸并不气恼,依然耐心劝说道:“汪将军,如今朝廷腐败,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
秦王乃英明之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苍生。将军若执意抵抗,一旦城破,生灵涂炭不说,将军您又能得到什么呢?”
“我……”汪俊一时语塞,心中陷入了挣扎。他并非不知杨起名声在外,也明白如今局势对自己极为不利,但多年的忠诚观念让他难以立刻做出决定。
这时,汪俊的一名手下大声说道:“李参军,你休要在此巧言令色。谁能保证投降之后,秦王会信守承诺?”
李逸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