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进退之间】(2 / 3)

九锡 上汤豆苗 3175 字 9天前

太后无关,后者也肯定处心积虑图谋夺回后宫大权,否则她不可能在小半天的时间里将内侍省各处紧要位置换上自己的心腹。

然而薛南亭又能怎么做?

从天子遇刺到和宁门打开,这中间足足过去两个多时辰,许太后已经控制住整座后宫,除了那十几名惨死的宫女,再没有任何线索和证据,难道要他空口无凭指控许太后?

就算他凭一腔血勇这样做了,后续该如何收场?

真将许太后逼到那个份上,在不确定沈玉来立场的前提下,非要闹出一场血溅皇宫的暴乱?

薛南亭不怕死,问题在于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能让大齐朝廷彻底瘫痪,内外乱成一片。

等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社稷动荡天下大乱。

所以他明知道许太后是想借机快刀斩乱麻,彻底掌控住后宫大权,他也只能暂时答应下来,当然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比如之前逼许太后撵走李宗简,薛南亭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犹豫含糊。

现在听到陆沉这番话,薛南亭心念电转,最终还是点头道:“国公言之有理。”

眼下七位重臣看似一体,其实文武依然有别,萧望之和厉天润显然会支持陆沉的提议,而两位宰相、李适之和胡景文无法做到共同进退,尤其是两位宰相之间,薛、许二人虽有私交却并未结党。许太后默然不语,似在斟酌此事。

陆沉神情镇定,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并非是有意激怒许太后,而是有些事一开始不去争取,等到木已成舟的时候便极难反复。

他知道薛南亭是在顾全大局,至少要让局势平稳度过皇权更替这段最关键的时期,然后再徐徐图之。

然而他比薛南亭更清楚天子遇刺一案的真相,亦知李适之和许太后的后手。

等到许太后名正言顺监国的时候,薛南亭和许佐就是她要对付的目标,再也没人能阻拦李适之的向上之路,如果不在当下确立宁皇后的地位,给年幼的李道明增加一道保障,哪还有徐徐图之的余地?

在极其诡异又紧张的气氛中,宁皇后忽地开口说道:“母后,臣妾有几句话想说,不知可否?”

当着七位重臣的面,许太后只好点头道:“但说无妨。”

宁皇后牵着李道明的手,往前走了两步,直面一众重臣,言辞恳切又难掩悲伤地说道:“诸位大人,你们是大齐的栋梁朝廷的柱石,如今陛下宾天,我们孤儿寡母全要仰仗诸位大人的护持。方才薛相之议老成持重合情合理,而秦国公所言亦顾惜我们母子之情,令本宫颇为感激。”

这番话面面俱到,在场所有人都心中熨帖,就连许太后都挑不出错。

宁皇后又转身面朝许太后,拉着年幼的皇子一齐跪下,诚恳地说道:“还请母后念在大行皇帝的份上,监国理政护佑新君,臣妾岂敢与母后并肩,只需在新君之侧设一席,准许臣妾与他相伴,别无他求。”

李道明忽地脆生生地说道:“皇祖母,您就答应母后吧。”

看着这一幕,诸位重臣不禁心有戚戚,颇为动容。

许太后原本准备好的措辞被堵回嗓子眼,只能亲自伸手将宁皇后和李道明拉起来,轻叹一声道:“你这又是何苦?你是道明的生母,理当伴他成长,哀家岂会让你独守后宫?”

宁皇后感激不已。

陆沉看着当初雍容华贵的皇后,现在是这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姿态,心中默默念了一句。

真是一个聪明人,只可惜龙床上躺着那位没有她这样的心智。

许太后安抚好这对母子,便转向看着薛南亭问道:“方才薛相言及二事,不知第二件事是什么?”

薛南亭轻咳一声道:“禀太后,大行皇帝丧礼仪程不容轻忽,但是在这之前,臣认为必须查明昨夜真相,找到真凶明正典刑祭奠大行皇帝,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