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日我李氏的声望将大为不同。
清流名门该有我李氏一族。”
堂中众人皆与有荣焉。
宋朝有无数缺点,但它对科举的极度重视,建立了一个长达三百年的平民社会。
到明朝时期,贵族社会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种仅凭着一个姓氏,就能够在社会上天然获得政治权力的时代再也回不来了。
在大明朝,世人只认官位,一品就是比二品牛,二品就是比三品强势,纵然是公爵,若身上没有官职,也不被人看得起。
譬如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英国公府还算是后起之秀,可成国公府几乎查无此人,只依靠着天恩祖德,循序就班的担任着三大营中的职位。
李氏有了圣人后裔的名头,固然有天大的好处,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身处高位。
当初李祺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卓有声名,可因为没有太大权势,比如永乐年间不可同日而语,和如今的李显穆比起来,就更远不如了。
李显穆正色道:“只是如今毕竟不是王谢崔卢的门阀时代。
若是日后子孙倚仗家势作威作福又该如何呢?
衍圣公殷鉴不远。
若是日后子孙忘却祖先今日来之不易,又该如何呢?
昔日公府败落,殷鉴不远啊。”
这番话说罢,先前颇有几分飘荡的李芳李茂等人,也沉下心来。
衍圣公殷鉴不远,连孔子的后裔都会落到那样的下场,何况他们李氏?
不曾跌落谷底,就不会明白那有多痛,相比于没有受过苦的李显穆,李芳和李茂才是体会最深的,他们的幼年和青年时期
“我觉得,若要家族世代安稳,该有一套家训。
毕竟大哥和二哥的孩子已经都渐渐长大,再有几年,便都要娶妻生子了,家族壮大,无规矩不成方圆。
父亲当年立下了一些家训,如今我想再立一些,列在一起,日后家族子弟务必学习、遵守。
还要劳烦大嫂、二嫂,将侄子、侄女都唤来。”
李显穆终于道出了他心中真正所想。
虽然他知道天上有父亲一直在盯着家族,可他还是希望家族子弟能够自我约束。
屋中众人闻言顿时肃然起来,这便是阖族的大事了。
二人对视一眼,起身笑道:“我们这就安排人去通知他们回府。”
李显穆微微颔首,大夫人和二夫人联袂向外而出,屋中其他人则纷纷站起,随李显穆往祠堂而去。
不多时。
李氏三代中,年岁稍大已然明事的几人,都被带入了祠堂院中。
李显穆坐在太师椅上,左右分别坐着大哥李芳和二哥李茂,临安公主等女眷则列在左侧尊位上,李显穆一看带进来的只有几个侄子,顿时眉头一皱,“大嫂、二嫂,凤哥她们几个孩子呢?”
大夫人闻言一愣,“女子也进祠堂听家训吗?嫁人后不就不是李氏的人了吗?”
李显穆眉头一挑。
大夫人这话,不仅仅是观念的问题,还是法律的问题。
古代的户口和现代的户口,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当初李祺的妹妹李三娘子死后,李祺就发誓要将侯府连根拔起,因为按照大明律法,李三娘子嫁人后就不在李氏的户口上,是不用死的。
可侯府把她休掉,她就又回到了李氏的户口上,就要被抓入教坊司,于是李三娘子只能死。
古代兄弟们不愿意分户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徭役、兵役是平摊到一户上的,那兄弟多自然就占便宜了。
寡妇离开宗族活不下去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没男人,但也是一户,兵役、徭役都要从这一户里面出,这就是元朝为什么要实行收继婚。
因为元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