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父女(1 / 4)

引朱鸾 青铜穗 4232 字 21小时前

皇帝一锤定音,散朝后三法司便立刻找上了杜明焕。

从头至尾没说过话的褚瑛随后走了,沈奕来到晏北身边:“在下正好总管吏部事务,王爷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只管说话。”

晏北也笑了笑:“我与沈大人同朝为官,皆为皇上办事,有需要劳动沈大人的地方,本王自然不会客气。”

入朝辅政三年,晏北不是第一次在朝上揪着某件事不放,也是第一次会有这耐心留在朝上与朝臣行客套话,更何况这回立在他对面的还是沈奕,是沈家如今的家主!

走在后方的官吏都是三四品往上的要员重臣了,见状纷纷相觑一眼,才捺下心思走出去。

沈奕将闪亮的目光从走在最后的穆昶身上收回,亦笑着深拱双手:“王爷所言甚是!那沈某人就静待王爷传召。”

堂堂中书令,领正一品衔,又掌着中书令实职,即使面对晏北,原也不必如此谦卑,但这却是一种态度。

晏北目视他退出殿门,随后转入长廊,前往紫宸殿。

奉先帝遗旨辅政,也算是顾命大臣,再者当初若不是晏北及时制止沈太后推四皇子上位的举动,并且当机立断派出王府亲信侍卫前往迎接皇帝回宫,以此稳定了天下人之心,局面还不知乱成什么样,皇帝登基之后,便许晏北有直入紫宸殿之特权。

晏北进宫时,透过大开的长窗看到皇帝正坐在殿中长案后托腮沉思。一丛翠竹遮去一方窗角,此时秋风渐起,帘幔浮动,倒是比前朝殿堂上要显得安宁。

太监入内通报之后,皇帝抬起头来,看到晏北的刹那,随后也站了起来。

南方书香世家中长大的皇子与晏北这漠北汉子相比,身量虽然差出一些,但由于继承了月家祖传的好相貌,面相柔和,气质雍容,加之又正值青春年少,身姿英挺,也有不一般的风采。

待晏北行了礼,皇帝便引他落座:“少旸你来的正好,先前你在殿堂之上说堂姐的死背后另有原因,是否已经掌握实据?”

没有旁人在侧,皇帝以表字相称,顿时君臣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

晏北在案旁坐下,拂了一下宽袍道:“未曾。”

“那窦允方才竟把此案联系到了堂姐身上,他是否又有了实据?”

晏北望着他:“臣猜他也没有。不过话说回来,皇上当年着人彻查的时候,是交代给谁去办的?”

皇帝皱眉叹了一口气:“自然也是三法司,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办事的。沈太后那边,应该另外还指派了人,但结果也无异。”

晏北接了宫人递来的茶,轻吹两口说道:“当初那般兵荒马乱,宫中朝堂的事都顾不过来,王府的事情有所疏忽也正常。

“总之如今既然重提起来了,是黑是白总会见分晓的。”

皇帝沉气摇头,也喝了一口茶。

结束了这个话题,晏北便从怀里掏出折子:“宫中内外禁卫也到了该轮换的时候,臣打算更换一批卫队,请皇上示下。”

皇帝接在手上,看了一眼过后便提笔批复:“你是父皇都万般信任之人,自你入京,无一事不曾为我考虑,为朝堂考虑,说什么示下不示下?这些事情,走个章程也就是了。”

批完他合上折子。

晏北接了又道:“臣看新科状元徐鹤办事也很勤勉,他在中书省当差已半年有余,可以往上挪一挪了。皇上若是忌惮中书省那边有阻力,那么擢升之时不必提升实职。比如到宗人府这等衙门补个少卿的缺,等他官阶上来了,过上一年半载,再予以平调个实取,自然不会再有人以资历说事。”

皇帝沉吟:“当初榜上前一二十名中,大多数都为在朝官户子弟。

“这些人背后利益牵扯颇深,不是朕说用就能用得上的。

“徐鹤是仅有的几个才学出众的外地士子当